【原创】对野人诗歌《玄幻》的初探
文:坦然
雪小禅说:“我终于写到楷书了。我用了'终于’这个词,有点江山收了的意味。”
而今天,我也终于读到野人诗歌的《玄幻》了,细细品味着,却不只是江山收了的意味,而是登峰造极,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的寒味。
【野人作品】
《玄幻》
元素撞元素
横亘凿意
反刍虚迷
一群群弱者
拖着贫血祈求
从嫩江
驮起拐角
扭动
被漂白后的时间
在她深处
我问天
月亮冷吗
众所周知,野人诗歌是拒绝玄幻的,然而今天这首诗,野人却直言不讳的将这“玄幻”二字用作了题目,猛的就这样,突兀的站在了我的眼前,使我心无所措,也许,这是野人诗歌的又一次的颠覆。
二、
元素撞元素
横亘凿意
在茫茫词海,野人总能找到一个最贴切,又最善表达情思的词汇来标新立异。元素是什么?是构成自然界中一切实在物体的最简单的组成部分。我们也许会想到新旧的更替,思想的冲击,或者是中西的相融,但事实上都不及元素撞元素来的具体而又贴切。每一个时代都是元素混搭的时代,虽然元素与元素的冲击是时代的纠结与进步,但横亘的凿意,总是有“吹尽黄沙始现金”的荒凉、惊喜、与沉默。
在诗的开句,“横亘的凿意”用的最妙。“凿”的心疼,“横亘的”将沧海日月,都铺进了读者的心中。
反刍虚迷
一群群弱者
拖着贫血祈求
从嫩江
驮起拐角
扭动
被漂白后的时间
对艺术的欣赏,古人讲”澄怀观道”,同样,如果你想在野人诗歌中得到什么启示,你就需静下心来,以足够强大的集中来品味与欣赏。因为读野人之诗,那是一种深切的生命体验。
反刍的虚迷是诗人对人生的反刍,是对生命虚无的 反刍。在这里,弱者的群体是庞大的,是无助的,更是前赴后继的。以至于他们的祈求是拖着的,是贫血的。
“拖着”一词的运用,真真是写出了那份祈求的沉重。试问,在现实的世界,你是否也曾有过欲诉无门的苍白?拖着的沉重与祈求的苍白几乎是每一位弱者的共性。嫩江中国松花江最大的支流,是诗人故乡的河,是孕育一方儿女的母亲河,她纵贯历史,横亘千古,是生命最至诚的传达,也是历史最深厚的积淀。一群群的弱者为了完美最完善的生命的诉求,他们从母亲河嫩江出发,他们驮起了河床的拐角,更驮起了命运的拐角。这里的拐角是嫩江的曲折,是生命的转折,更是理想赋予生命的一份巨大的使命感。它驮出了嫩江水的长度,更驮出了生命之河的宽度。
扭动
被漂白后的时间
扭动,是嫩江的朝向,更是生命的朝向。这里,“漂白”一词的运用,更是对时间的无情的一种极为深度的挖掘。
三、
在她深处
我问天
月亮冷吗
“在她深处”,这里的“她”是有深度的,是时间的深处,是灵魂的深处,是孤寒的深处。
月光是冷的,清代词人纳兰性德,蝶恋花中,就有一句“辛苦最怜天上月,一昔如环,昔昔都成玦。”来比喻爱情的无常。杜甫入狱之时也曾写有“香雾云鬓湿,轻辉玉臂寒”的诗句,用月之轻辉来描写深深思念牵挂自己至深夜的妻子。总之,月亮多是寒凉凄苦的象征。而野人的月却更显孤独......在漂白的时间深处,在夜色渺茫的宇空,一轮清月,独白徘徊,月月如是。
我问天 月亮冷吗,读到这里,我心海的月湿了,象雾淞高悬的腊月..........
我在想,艺术是什么?是最本色的生命,是一双具有穿透力的眼睛,与一颗真善美的心灵,神游太玄的历程。
作家是孤独的,而作为诗人更为尤甚。中国现当代文学,女性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者刘艳博士就著有《中国现代作家的孤独体验》一书,专门就上世纪作家的孤独作了充分而深入的研究与体验。她将作家的孤独分为好多种,其中第七章所讲述的就是“诗人的孤独与超越”。然而今天,野人的孤独是中锋的孤独,是大滴的水墨洇开来的边缘的孤独,是智者的孤独,是思想着的诗人的孤独,更是一种超越的时代的孤独。
在她深处
我问天
月亮冷吗
事实上,野人的玄幻是一种超越,是对生命进程的一种开悟,也可以说是参透人间冷暖后的一种开悟。
泱泱尘世,偶然的回眸,便已注定此生的相逢。同样,我对野人诗歌的回眸,成就着我追随艺术的一生。
繁杂的世事,如果你的心还在浮躁,不防沏一杯淡茶,听一曲禅音,停下来享受一首诗的智慧。沉寂你的灵魂,也许,黑与白的折射,才是生命最简约的直达......
评论